《人工智能》

发布日期:2018-02-23

自1956 年出现“人工智能”的这一新名词后,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度可以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到社会公众,无不在提及和讨论人工智能。政府层面冠以“人工智能2.0”的字样,继之前的“互联网+”到目前的“人工智能+”;企业层面,包括原来从事人工智能领域或原来与人工智能关系不大的企业都纷纷加大或转入人工智能领域;科研院所(包括高校)纷纷创办人工智能研究院(所)或创办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或专业;社会公众更是热议AlphaGo 与人类的围棋赛的热点新闻。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正逐步地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鉴于此,由上海科学院、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人工智能——源自·挑战·服务人类》一书。本书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把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问题,包括人机对话(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理解)、机器智能感知与模式识别、机器视觉(图像信息获取与处理)、专家系统与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机器得到进步的途径),大数据与云计算的结合、正在兴起的智能家居、智能城市与智能医疗以及机器人世界杯(人工智能检验平台之一)等内容,以科普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带领读者深入人工智能的内核,了解我们生活中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事例,以便让读者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或有机会可以从事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工作与学习,共同参与并发展人工智能。

本书的编写作者如下: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高级工程师、上海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中心负责人、上海大学技术总监(教授级)陈万米编写人工智能的诞生过程与发展、专家系统、智能感知、机器视觉、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大数据与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世界杯等章节内容;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同济大学教授汪镭编写人工智能的伦理分析;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研究员徐萍编写智能医疗;上海理工大学司呈勇编写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本书由陈万米统稿。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上海科学院、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上海大学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上海大学的叶立俊参与本书的专家系统、张志松参与智能感知、刘振参与机器视觉、鲁晨奇参与模式识别、毛登辉参与人工神经网络、贺永祥参与自然语言理解、汪洋参与机器学习、任明宇参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资料收集整理与编写工作,江苏科技大学张永韡、肖琴参与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的资料收集整理与编写工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的许丽、李祯祺参与智能医疗的资料收集、整理与编写工作,同济大学康琦、刘晋飞、郭为安参与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资料整理与编写工作。上海科学院的王伟琪,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的王佩英等为本书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费敏锐教授、英国Essex 大学胡豁生教授等在本书成稿过程中给予了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人工智能是发展中的学科,希望本书的出版能给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