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富矿需要跨界来挖第14次金桥会议聚焦“北斗导航-精准农业”跨界融合发展业”
2016年3月25日 来源:上海科技报 01、03版 记者 王阳
作为第14次金桥产业技术创新会议的“北斗导航-精准农业”跨界融合发展研讨会,近日在青浦区的中国北斗产业园举办。据介绍,精准农业是根据空间定位、定时、定量实施的一整套现代化农业操作技术管理系统。它由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业专家系统、自动化农机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网络化管理系统等10个系统组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产业技术发展迅速,并涉及农业领域,定位信息采集和自动化农业机械发展提供了配套的卫星定位产品,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我最看重的是‘跨界’二字”
会议首位主要报告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大教授汪懋华。他在题为《精细农业向智慧农业严谨发展与对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需求》的演讲中,回顾了精准农业技术发展历程,阐述了精准农业向智慧农业发展的趋势,着重谈了发展现代农业对于卫星定位和导航方面的要求。
“我最看重的是‘跨界’二字。” 汪懋华在谈到2002年到明尼苏达考察的体会时说,美国一个农场主的每一块地都有数据,信息化渗透到每一个农民身上。一家农村服务公司的数据里保存着服务对象收成怎么样、土壤情况等信息。精准农业理念拓展到精细养殖,有了基于动物个体编号自动识别的计算机饲养管理信息系统。美国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其精准农业主要用到4种信息技术:生产系统,作物产量监视器、变量作业应用技术、农业机械的自动导航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地理测绘技术。
汪懋华说:“建设现代农业有对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需求,包括定位、导航、测绘。让我们一起支持北斗产业发展,跨界融合,把市场做大。产业做大了,成本也会降下来。”
“互联网+”离不开北斗导航
著名测绘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在报告中阐述了泛在测绘的产生以及具体应用前景。泛在测绘,是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创建和使用地图来解决空间问题的能力或活动。泛在地图,是利用泛在定位和多种资源可视化表达用户感兴趣的目标与环境场景,或其自身实时动态环境场景的地图。 “互联网+”是泛在信息阶段,是实现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要实现“互联网+”,互联网本身也要有本质改善,要通过北斗测绘等技术,不仅实现信息的精准传递、搜集,更要实现智能化的精准控制。
泛在测绘可以用在很多方面,包括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以分析农村经济活动趋势。它可以用于监测预报农业自然灾害,利用一个模型可使其预测时间更长、预测精度更高,最长可以提前40天生成天气预报,对于减少农业的损失很有帮助。未来要迈入道路与农业环境全时空感控,让全国农业每天的统计更准确。
他最后总结说,大数据背景下的泛在测绘将促进原创性的研发,将推动服务模式的多样化,促进信息产业大发展。“互联网+测绘”是泛在测绘,“互联网+”农业是智慧农业,这两个加起来是泛在测绘服务现代农业的方式。
上海可率先发展“北斗+农业”
记者在论坛上获悉,青浦北斗导航是青浦四大产业基地平台之一,在西虹桥商务区建立了北斗导航基地,基地涵盖了北斗产业研发、产学研协同创新、小微企业孵化等各种功能,已经集聚企业72家。2015年北斗西虹桥创新集群税收增幅达到46%。专家指出,一旦把所有设施都装到北斗导航体系里面,那就不是千亿终端和万亿终端的事情,那个时候带来的市场和现在比起来不可想象。现在互联网用了300亿个终端,如果想做设施管理,必须得有一个10万亿级的网络编码系统,后面产业到底多大可想而知。
上海“十三五”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要靠北斗导航和精准农业来支撑。上海农业现在的薄弱环节是种植,北斗导航可以解决水平和垂直问题上高的精度。前几年中国蔬菜能够出口到日本,但现在劳动力成本高了,竞争力就大大下降,这对农机和北斗导航提供精准位置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上海引进了一些北斗导航的技术,用下来最大的好处是提高了农机的利用效率。现在农机只有白天能用,如果有精准定位不用靠人工目测了,农机的工作时间可以从8小时增加到12个小时,可减少三分之一的农机投入,并且提高土地利用率。上海专门有一个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扶持资金,今后可以引导大家在上海建立基地,先行先试。今后会加强农机人才培养,使得先进的装备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
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青浦区副区长倪向军、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到会并致辞。会上,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分管精细农业业务的沈力伟,介绍了我国农机北斗自动化应用现状。上海市农机办、青浦区科委、青浦区农委、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华测等五方就共同推进上海农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研发和建设项目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