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心不能缺失“冒险”精神
2015年05月11日 01 :要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科学院院长、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钮晓鸣
建设科创中心,需要创新文化。“海纳百川”精神以及“海派”文化,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进程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当前看,上海有着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但“冒险”精神似乎缺失了。
当今的“冒险”更多是基于创新理念和开放心态,以及敢于比肩国际先进、赶超国际先进的勇气和胆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应当充分发挥上海的特点和优势,站高一步进行规划和谋略。所谓站高一步规划和谋略,就是要有宽松的创新政策,营造国际化的创新和创业环境,使科研组织、企业和创业者在上海可以快速融入世界创新发展的潮流,推动自身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达到世界先进行列。因此,具体建议有三——
其一,推动“研发与创业特区”建设。可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研发与创业特区,主要聚焦成果转化、新兴技术孵化的企业,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学、研究机构创办企业或转让成果。“特区”内可建立更加开放的激励政策和宽松的体制机制,吸引到更多的民间投资者“淘金”。积极培育一批中介和创新组织,提供法律、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交易等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方式,将技术发掘、评估、嫁接、培育和产业化的创新链接通,形成创业最活跃、资本最集中、人才最集聚、想象力最丰富、成果流动最畅通的区域。比如韩国的大德研发特区,经过40年发展,先后经历了科学城、城市副中心、科技谷、研发特区等4个阶段,从一个国家科学研究基地,发展成为韩国最大的科学中心与产学研集聚区,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其二,立足国际创新前沿,聚焦国际创新社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离不开国际化进程,上海可率先建立以科研、转化、创业、交易、产业、体验、培训、展示等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创新社区”,主要吸引国际知名科研组织、创新机构、企业、海外专家、国内外创业者入驻。或建立科研机构、创新服务组织、咨询机构,或与沪上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开展合作交流。这样,使上海能够较快与国际创新前沿直接对接互动,起点高、视野宽;同时,人才流动将大大加强。世界一流人才、专业人才因为专业集聚、国际化环境、发展前景光明而驻留,企业也因有国际化的供应链、客户和市场选择落户,才能在全国树立标杆,在全球赢得口碑。
其三,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培育和造就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对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都是新的挑战。国际大学教育理念已发生转变,从培养工程师向培养“创新者”转变。即,学理工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还应学习设计、营销和管理。针对目前企业普遍不太熟悉创新管理及其工具应用,政府应鼓励包括大学在内的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创新方法和创新技术的培训,开发培训教材体系,纳入各类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并提供创新实践平台,以人为基底培育上海创新创业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