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营造“生态圈” 遵循规律促转化——记成为创新接力“第三棒”的上海产研院

发布日期:2015-12-14

2015年12月9日       来源:上海科技报  03版       记者   戴丽昕

本报记者戴丽昕

科技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高科技真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吗?在近日举行的“2015年上海市产研工作推进大会”上,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科学院等单位重点推进“产研平台”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受到与会者关注。

LED灯箱更便捷

LED广告灯箱早已随处可见:一个厚重的灯箱,一根长长的电线连着灯泡和插头,有的可以播放电脑设定的不同内容,有的只能做单一的广告。在产研院的柔性印刷电子技术实验平台里,调研员高维展示了一张普通的塑料薄膜。与众不同的是,这张薄膜上粘贴了很多LED。安装好电极,这款可以随处粘贴的“灯箱”就可以开工了。高维告诉记者,“透明柔性显示”技术在实验室已经很成熟了,它比传统灯箱更便携,如果进入市场,仅成本和运输就会节省很多资金。

如果你以为实验室只有这一样宝贝就错了。高维拿出一支马克笔,外表看来没有特别之处。接着他在一张照片打印纸上画了一条线,然后用电笔进行测试,竟然有电。就为了这支导电笔的油墨,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研究了3 年。它以纳米银离子为主要成分,借助在印刷行业已经成熟的丝网印刷技术或者滚筒印刷技术,只需找到合适的基板和可以导电的“墨水”,工程师就可以大批量地印刷出电路板来。高维介绍说,导电笔目前正在与学校对接,有了它,老师上课就更方便了,不需要复杂的电线,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电路。印刷电子技术是电子产业中的新兴热点之一,科学家们预计:它将在照明或显示领域掀起一场新革命。

为公交安装北斗“千里眼”

浦东的公交站牌很特别,在上南路等车的白领小李每天要乘坐787路上班,她说:“这3 个红灯是距离本站最近的3辆车目前所在位置,看到这个,对等车时间我就心中有数了。”像这样的智能信息电子站牌,目前已经全覆盖浦东公交领域。工作人员说,浦东公交车载设备用的是北斗卫星定位芯片,每隔10 秒发信号给后台调度系统。公交车辆瞬时信息依托智能集群调度系统作为强大后台,将公交车辆运行轨迹通过安装在站杆上的接收器,实时显示在站牌上,为乘客提供车辆到站预报。

科技和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息息相关。在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一块A4纸大小的电子墨水屏,上面标注着离你所在位置最近的公交车站等信息。据介绍,相比较常见的LED或者LCD液晶显示屏,电子墨水屏上的内容更容易识别,因此更适合作为交通指示牌。此外,节能也是此类屏幕的一个优势,这套指示牌系统用的就是清洁的太阳能。

打造新体系让成果落地

一款可水洗的发光骑行衣服今年在亚马逊网站上销售火爆,这款骑行服的研发者是来自上海产研院杨浦智能化产品创新中心的“肩并肩”团队。中心主任孔繁荣是位“80后”。他认为,杨浦创新中心依托产研院的技术和人才资源,通过服务实践摸索出“1+3”创新服务模式,以产品试制为核心,以技术咨询、环境支撑、资源对接为手段,服务于科技型企业,营造“ 平台培育、天使布局、VC 接力”的创业“生态圈”,帮助企业研发出好

产品并进入市场。

市科委副主任陈杰表示,推进产研合作,需要遵循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规律。推进产研工作涉及领域、主体、范围等,并非单个政策突破或“点球式”传统做法在短期内所能奏效的。同时,还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环节,协同各方力量,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政策落地、优化合作机制、科研院所改革发展、发挥上海产研院作用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打造信息交流、资源共享、需求对接的平台,不断完善产研平台的服务

功能与运作方式,真正做到“ 成果能落地”“落地能结果”。

据悉,自去年起,市科技党委、市科委搭建了“产研平台”,并由上海产研院、上科院负责牵头推进该项工作,旨在围绕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目标,凝聚全社会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共识,营造良好的产研协同创新环境。2015年,上海产研院、上科院放眼全市,面向全国,瞄准国际,持续跟踪服务签约单位,遴选推动有效对接,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学习借鉴拓展合作,从而有效推动了“ 产研平台”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