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两项研究发现细胞死亡操控分子的新作用

发布日期:2014-05-22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根据接收的环境信号,刺激细胞死亡或存活。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的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形成复合物的形式激发坏死。研究显示,这两种蛋白及其激酶参与触发了细胞死亡和炎症过程,造成许多疾病中的严重后果。

近期两个研究组围绕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和RIPK3展开了研究,发现前者能阻断Caspase-8和RIPK3介导的一种致命性死亡,另外RIPK1也在细胞决定生或死,以及选择如何死去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前的研究表明,RIPK1参与了依赖或不依赖RIPK-3的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决定了细胞的死亡及炎症反应。遗传敲除RIPK1基因会引发出生后致死,但是缺失RIPK1,RIPK3,或者caspase-8,FADD蛋白的动物却能存活下来,甚至生长至成熟个体。这颇为令人感到疑惑,对此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探索,发现RIPK1能阻断Caspase-8和RIPK3介导的出生后早期死亡。

体外实验表明RIPK1能限制Caspase-8依赖性,TNFR诱导的细胞凋亡,但缺失RIPK1,RIPK3和TNFR1的动物能存活至成年,研究人员还发现RIPK3能增加RIPK1−/−小鼠的致死率,这说明前者的活性受到了RIPK1的抑制。而TNFR诱导的RIPK3依赖性细胞坏死需要RIPK1,如果细胞缺少RIPK1,就更易发生由poly:C或干扰素引发的细胞坏死。

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RIPK1在出生后小鼠中的复杂作用,也为进一步了解RIPK1相关的FADD-Caspase-8,RIPK3-MLKL信号通路调控提供了新的数据资料。

另外一篇文章则发现体内RIPK1不仅是启动坏死性凋亡的必要条件,对于抑制坏死性凋亡以及可引起严重组织损伤的失控性炎症也至关重要。

坏死性凋亡是一种“受控”的死亡类型,它在向细胞下达死亡指令的同时,刺激了一种炎症反应让免疫系统知道出现了一些问题。然而,当这一细胞死亡信号通路开始出现失控时,它可以导致炎症性疾病。坏死性凋亡还牵涉到神经退行性疾病、失血引起的脑损伤,以及某些病毒感染。

研究人员不仅证实 RIPK1对抑制坏死性凋亡至关重要,而且也发现 RIPK1 对骨髓移植后维持造血干细胞的存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到 RIPK1 靶向治疗这一研究发现尤其的重要,因为其有可能会对机体的其他细胞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因此,确保严格地调查所有潜在药物的脱靶效应非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