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产研院建设取得新进展

发布日期:2014-04-01

2013年是上海产研院全面建设的推进年,秉承“开放创新、服务产业”的理念,以实施“创新伙伴”计划为载体,积极“与用户一起创新”,加速实现“智囊、平台、桥梁、纽带”的功能定位。

1.开展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国家战略和上海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聚焦信息通信、生物医学、智能制造和绿色能源四大专业板块,建立了12个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联动各类创新主体实施集成创新,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及行业服务。2013年,各平台共承担了重大研发项目19项,获得各类专项经费支持9000多万元。在浦东金桥地区启动建设了1万平方米的研发和转化基地,进行大数据应用与服务和智能制造领域的项目研发与转化。大数据应用及服务平台配合市科委组织实施“上海大数据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制定了联盟总体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智能化产品创新中心在杨浦成立,为创业团队、小微企业提供一体化技术服务,探索可复制的创新运作模式,全年累计提供技术试制服务1.2万次,同比增长570%,培育了近50家优秀的初创企业,产生40多项创新成果。智慧交通研发服务平台在北斗应用推广示范工程项目中,承担了智能公交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3D打印研发服务平台在徐汇建立了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在激光、控制、材料等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实施协同创新,并已获得市科委重大专项支持。临床医学转化研究中心组织实施市科委重大项目“基于重大疾病生物标志物的鉴定开发及应用”,联合申报市经信委产学研合作项目“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系统广谱高效鉴定系统研制”获得立项支持。锂电池中试及产品检测平台为上海航天电源开展了初期动力电池安全性测试服务,与上海卡耐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提供中试研发服务的意向。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开发出国内唯一获EPC官方认证的超高频RFID芯片,在国际航空、军需物资等领域成功应用。新型半导体照明应用试验平台开展了以新型透明LED显示技术和3DP打印工艺为核心的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系统设计,并形成中试生产和产业配套能力;在市科委项目支持下,开展荣威E50纯电动整车前照灯LED光源研制。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了室内外空气治理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和水资源智能管理控制系统研发。

2.开展战略咨询研究。一是由上海市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共同发起,产研院组织召开了四届“金桥产业技术创新会议”,围绕3D打印、大数据、健康医疗等产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搭建中观层面的产业技术咨询平台,形成咨询报告,递交有关部门作为重要决策依据。二是紧紧把握国际产业技术发展态势、国家战略需求和上海产业发展实际,开展咨询研究工作,承担了4项部市重大研究课题,完成了2项调研报告,编译了2份产业报告。

3.实施“创新伙伴计划”。广泛吸引社会各方力量,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在不同层面实施“创新伙伴计划”,有效发挥了产研院在顶层设计、资源配置和集成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在项目发现层面“与用户一起创新”,分别与上海建材集团、旺旺集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上海车联网行业协会等企业、医院、协会,在新材料、垃圾焚烧处理、基因检测、食品安全检测和质量溯源等技术方向,启动了一批合作研发项目。在项目组织层面“与高校、科研院所一起创新”,相继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电控研究所等28家单位,在柔性LED器件、复合材料、锂电池电极材料及测试、大数据应用、3D打印等领域承接或联合开展产业化攻关。在项目转化层面“与金融机构一起创新”,与盛万投资公司拟定了1亿元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方案,共同孵化产业化项目。

4.推进成果转化应用。一是与盛万投资公司签订《投融资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商业模式。二是推广大数据成果应用,初步建立了分布式可扩展技术体系并开展试运行,其中,“智能车联网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和具有北斗导航功能的双模式车载终端产品方案得到推广应用,成果转化初具规模。三是推广RFID在金融、口岸物流、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仅人民币钞箱周转标签应用量就超过2000万枚;实现与欧洲境外货物物联网信息互联溯源,带动产业规模近2000万元。四是开展分布式垃圾减量处理解决方案研究,选择试点建立垃圾脱水、除臭等现有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五是完成了国内第一个将太阳能光伏通过高压直流给LED半导体照明系统集中供电的工程——专商所光伏半导体照明工程建设。六是集成北斗导航、太阳能供电、LED显示等多项技术,开发出“节能型公交电子站牌系统”,实现了公交车动态信息的采集与发布,以及站级预报信息发布的准确、完整、实时。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全市67条示范线路,示范站点200余个,电子站牌334个,覆盖车辆1000多辆;仅浦东地区示范线路日平均客流就达40万人次,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

5.拓展国内外科技合作。“借其所长,为我所用”,在国际先进序列中加快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一是与芬兰VTT、澳大利亚CSIRO、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罗马尼亚科学家科学院韩国政策研究院等知名科研与创新机构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并达成合作意向。二是与台湾李国鼎数位知识促进会围绕海峡两岸智慧城市与都市农业加强产业对接。三是加强与江苏、陕西等省科技厅和北京、云南等科学院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