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中国第一张生物航煤生产许可证落户中国石化

发布日期:2014-02-13

2014年2月12日,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国石化颁发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中国第一张生物航煤生产许可证落户中国石化。这标志着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国产1号生物航煤正式获得适航批准,中国石化的生物航煤产品已完全具备产业化的条件,我国生物航煤也因此正式迈入产业化和商业化阶段。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

在中国民航局主导下,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科学严谨制定了适航审定大纲并认真组织实施,中国石化、东方航空、中国航油和空客公司通力合作,稳扎稳打,顺利完成了适航审定“规定动作”。本次审定的完成,还标志着我国对生物航煤实施适航管理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完整建立了中国生物航煤适航审定程序,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对生物航煤产品进行适航审定并颁发许可证书的国家。民航局徐超群副司长向中国石化颁发了项目批准书。来自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东方航空等航空公司、飞机和发动机公司、中国石化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等参加了颁证活动。

徐超群副司长表示,发展绿色可替代清洁能源,推动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生物航煤的研发和应用,是我国切实打造绿色低碳航空的一次重要创新。本次审定也是中国自主生产、自主验证和自主审定的一次重要创举,完整建立了中国生物航煤适航审定程序,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对生物航煤产品进行适航审定并颁发许可证书的国家,对促进我国航空生物燃料在民航业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工业部门来说,意味着中国生物航煤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中国石化由此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生物航煤生产技术且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之一。取得适航证书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中国石化下一步继续做好生物航煤的研发和应用,创新技术路线,扩大原材料多元化,进一步推动生物航煤的商业应用。

中国石化高级副总裁戴厚良表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中国石化多年来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致力于生物质燃料技术开发和应用。2009年,中国石化启动了生物航煤技术研发工作。今天,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获得适航许可,这是中国生物航煤事业的新发展、新突破,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中国石化正在开展“碧水蓝天”环保行动,包括技术开发、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低碳能源业务产业链已基本形成。我们将继续在中国民航局的指导下,以1号生物航煤适航审定为新起点,积极拓展生物航煤的原料范围,开展与国内外航空公司的生物航煤商业合作飞行,共同迎接生物航煤市场化、产业化的到来。 

多年来,中国石化一直努力履行社会责任,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致力于节能减排、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等生物质燃料技术开发和应用。2009年,中国石化启动生物航煤的研发工作,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2011年9月,中国石化在下属镇海炼化杭州石化生产基地改造建成一套生物航空煤油工业装置及调和设施,这是亚洲第一套生物航煤工业化生产装置。2011年12月,该装置首次生产出合格生物航煤。2012年10月,又成功将餐饮废油转化为生物航煤产品。2011年12月5日,中国石化正式向中国民航局提交了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的适航审定申请。2013年4月24日,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桥机场成功试飞。

为确保民用航空器和乘客生命财产的安全,中国民航局将生物航煤作为航空零部件进行管理,把对航煤生产过程及质量保证的要求提高到航空器及发动机制造的标准,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2012年2月28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了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适航审定申请。成立专家组对1号生物航煤的全套生产技术资料和试验数据进行了严格审查,并进行了发动机台架验证和试飞验证。2013年4月24日,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桥机场成功试飞。专家组历时两年最终审定认为,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生产质量稳定,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通过了适航审定程序和指标要求,具备商业化应用条件,可以颁发适航许可证书。2014年2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国石化颁发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可投入商业化应用。

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榈油、麻风子油、亚麻油、海藻油、餐饮废油、动物脂肪等。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在全生命周期中具有很好的降低二氧化碳和颗粒污染物排放的作用。欧美主要国家从2008年起陆续开展了生物航煤的研发和试验飞行,2011年起开始进行商业飞行。

中国石化生物航煤生产技术适应的原料范围广泛。不但可以用菜籽油、棉籽油、棕榈油、大豆酸化油等为原料,还成功开发出了餐饮废油为原料生产生物航煤的工艺技术,解决了餐饮废油科学、合法、高效应用的难题,走出了一条餐饮废油资源化绿色应用的新路。

生物航煤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已成为年消费量近2000万吨的航空燃料消费大国。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20年生物航煤将达到航油总量的30%。中国石化将进一步拓展生物航煤原料来源,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为航空业减排增效提供可靠的油品解决方案。

中国石化在生物质燃料的研发应用方面始终走在国内前列。下一步,中国石化将与各航空公司继续深入合作,共同推进生物航煤的商业飞行,真正实现生物航煤的产业化应用,发挥其在二氧化碳和颗粒物减排上的功效,为绿色低碳航空作出切实贡献。中国石化也还将积极配合民航局开展其他航油产品的设计生产适航审定。

12日下午,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项目正式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的认可并颁发生产许可证。这意味着国产1号生物航煤正式获得适航批准,以餐饮废油等为原料的生物航空煤油开始成为全新的航空动力产品。

据估算,全国每年可形成“地沟油”500—600万吨,而1吨地沟油大约能产出0.9吨生物柴油。今后,“地沟油”可直接送生物柴油厂,减少回流餐桌。此外,生物航油不需要对飞机及发动机进行改装。未来如能在规模上实现商业化并满足航空适航审定标准,航空生物燃料将有效解决民用航空业环境及能源问题。1号生物航煤的研制成功,也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

中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项目正式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的认可

早在2009年,中石化就启动了生物航空煤油的研发工作,中石化下属镇海炼化公司还为此改造了一套年产2万吨的生物航空煤油工业装置,自2011年12月开始正式生产,所用原料主要来自地沟油。2012年2月,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了中石化生物航油的适航审定申请。2013年4月24日,加注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的东方航空A320型飞机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飞行后,平稳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

使用中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的东航A320客机首飞时,工作人员正在展示生物航空煤油

据悉,中石化的生物航煤项目将主要由旗下镇海炼化公司承担,“目前只有镇海炼化一个生产基地,如果市场需求良好,我们的很多装置都可以通过改造实现生产,所以技术上不成问题”,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这样表示。

从2012年1月1日起,欧盟开始对所有入境的航空公司征收航空碳排放税,而采用生物航油被认为是规避航空碳税的有效技术手段,而国产物航煤的正式生产投入使用,无疑将有利于中国航空公司进出欧洲,减少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影响。

不过,生物航煤技术做到商业化生产目前生物航煤真正走向市场还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成本问题。据业内专家此前预计,生物航煤的价格是普通航油的2-3倍。但中石油和中石化内部的专家认为,解决生物航油的技术和成本问题难度并不大,关键问题在于生物航油原料的获取;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2012年2月的研究表明,预计某些生物燃料成本到2018年可望接近传统的喷气燃料。吕大鹏表示,生物航煤真正走向市场还需要一个过程,下一步需要航空公司和政府等各方来继续推进此事,当然,期待政府能继续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出台减免税收等措施。

生物航煤商用将为哪些行业企业带来商机?   新华网北京2月12日电(记者安蓓 朱诸)中国石化12日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我国首个生物航煤适航证书,意味着我国生物航煤产品正式进入商业化应用。我国生物航煤行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将给哪些行业企业带来商机?

中国石化科技部副主任徐惠认为,生物航煤获得商业化应用的“门票”,将引导航空煤油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促进整个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

获得适航批准后,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生物航煤生产技术且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同时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之一。

目前,生物航空燃料的研发应用已成为国际航空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20年生物航煤将达到航油总量的30%。掌握生物航煤自主研发技术和批量生产能力,远期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另一大石油企业中国石油早在2008年就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合作生产生物航空燃料。借助霍尼韦尔的关键技术,双方以小桐子(麻风树种子)为原料采用加氢工艺技术在四川南充建设一套6万吨/年航空生物燃料生产装置,已于2011年验证飞行成功。

受制于比传统航煤高得多的原料成本,生物航煤的大规模商业化尚有待时日。但其中的商机仍然巨大。业界认为,我国生物航空燃料技术已具备工业化能力,目前需要的是降低成本,实现商业销售。而原料成本决定着整个产品的价格。

据了解,目前中国石油已联合原料加工企业、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商、航空公司及机场、有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了从小桐子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与采收、原料加工和储运直至油品炼制和加注使用的完整解决方案。期待通过打造一条生物航空燃料产业链,加快商业化应用的步伐。

中国石化目前已经具备了利用菜籽油、棉籽油、棕榈油、大豆酸化油、餐饮废油等为原料生产生物航煤的生产技术与能力,并正在研发利用微藻生产生物燃料的技术。在探索原料多元化应用的同时,中国石化也考虑在原料的种植、收集以及初步处理方面与民营企业展开合作。

生物燃料的种植、收集以及初步处理的产业化,将是生物燃料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用餐饮废油生产生物航煤和生物柴油的能力,为“地沟油”资源回收利用探索出一条绿色之路。特别是相对于生物航煤来说,生物柴油对废弃油脂的质量要求不高,很多酸化油、地沟油经过处理之后都可以应用。但高昂的“地沟油”收集成本,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据估计,目前国内废弃油脂的总资源量接近1000万吨。业内人士指出,如果餐饮废油的收取上能够建立适当的补偿机制,餐饮废油回收产业链将从地下转移到地上,带来新的商机。

“地沟油”如何上天——聚焦生物航煤商用四大热点 新华网北京2月12日电(记者安蓓 林红梅)中国民用航空局12日向中国石化颁发了我国首个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标志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产品获得了商业化应用的“门票”。

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此次获得适航批准的1号生物航煤以棕榈油和餐饮废油为原料。

“地沟油”上天是否足够安全?我国发展生物航煤的意义是什么?“地沟油”上天之路是否依然漫长?成本有多高?

“地沟油”上天是否够安全?

天空没有停车场。用棕榈油、餐饮废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航空煤油是否足够安全?

据了解,中国民航局将生物航煤作为航空零部件进行管理,对航煤生产过程及质量保证的要求提高到航空器及发动机制造标准,全面监督和管理,最终目标是确保民用航空器和乘客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正式获批适航前,1号生物航煤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适航审定程序。

2011年12月5日,中国石化正式向民航局提交生物航煤适航审定申请。2012年2月28日,民航局正式受理该申请,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成立了包括适航、发动机、石油炼制以及航油等专家组成的1号生物航煤适航审定委员会和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专家组成的审查组,正式开始了适航审定工作。审查组以不低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了中国特色的技术标准规定。在长达两年的时间中对生物航煤的工艺评审、产品理化性能、特定性能试验以及生产质量体系评审,并进行了发动机台架验证和试飞验证,最终投票通过审查报告。

目前,生物航煤在一些国家已用于定期航班。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副司长徐超群说,我国生物航煤的研发和应用将与国际同步。下一步,我国也计划将合格的生物航煤用于定期航班,取得可靠证据来验证稳定性。

减排节油 国际航空业发展趋势

生物航煤属可再生绿色能源,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榈油、麻风子油、亚麻油、海藻油、餐饮废油、动物脂肪等。与传统的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在全生命周期中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幅度在55%以上,最高可达90%。

欧美主要国家从2008年起陆续开展了生物航煤的研发和试验飞行,2011年起开始商业飞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20年生物航煤将达到航油总量的30%。

徐超群说,生物航空燃料的研发应用已成为国际航空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我国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技术规范和审查标准,将在全球碳减排领域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已通过法案,从2012年1月1日起将国际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按照这一法案,全球4000多家经营欧洲航线的航空公司从2012年开始都需要为超出配额的碳排放支付购买成本。进入欧盟征税名单的中国航空公司有33家。

我国一直反对欧方采取单边行为将外国国际航班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但从全球碳减排趋势看,未来中国航空业面对的碳减排成本不容乐观。

国内石油需求的巨大缺口,加快了航空生物燃料研发的步伐。目前,我国已成为年消费量近2000万吨的世界航空燃料消费第二大国。未来全球航空煤油需求每年增长不足5%,而我国则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

徐超群表示,促进航空生物燃料的研发和应用,对于民航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解决能源安全问题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成本有多高?

虽然生物航煤已经获得商业化应用的“门票”,但距离大规模推广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主要问题是过高的生产成本。

中国石化科技部副主任徐惠说,以国际标准测算,生物航煤的生产成本是石油基航空煤油的2至3倍。

以餐饮废油为例,大概3吨多餐饮废油才能生产1吨生物航煤。“严格意义上讲,餐饮废油不同于‘地沟油’,必须是不含水的油脂,收集成本较高。”他说。

面对居高不下的油价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不少国家对生物燃料生产制定鼓励政策,尤其针对用于交通运输的生物燃料制定了特殊优惠政策,包括制定强制性的调合标准、对生物燃料提供补贴、减免税赋、给予研发资金支持等。

徐超群认为,我国生物航空燃料产业的发展将与国家的环保政策相适应。“当务之急是加快研发,实现原料多样化和技术的提高。”

目前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的年生产能力是3000吨。在获得适航批准后,已有一些航空公司表达了合作意愿。徐惠认为,进入市场初期,价格必然是石油公司和航空公司共担。随着碳减排力度的强化以及生物航煤市场化的推进,最终将由市场决定价格。

“地沟油”上天之路有多漫长?

用餐饮废油作为生物航煤的原料,无需与民争地争油,还可以“变废为宝”,解决老百姓痛恨的“地沟油”上餐桌的问题。但昂贵的回收成本无疑是“地沟油”上天的主要障碍。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聂红说,和收油“游击队”相比,生物燃料炼制企业收购价没有竞争优势。此外,餐饮废油质量不均,对加工工艺也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中国石化与麦当劳等快餐店合作收集餐饮废油。聂红认为,发展餐饮废油作为生物燃料的主要原料,需要探讨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引导餐饮企业主动将地沟油送入正规渠道,切断“地沟油”流向餐桌的通道。

发展生物航煤是一个着眼于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事情。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戴厚良说,中国石化将进一步拓展生物航煤的原料范围,开展与国内外航空公司的商业合作飞行,共同迎接生物航煤市场化、产业化的到来。

全球生物航空燃料发展现状

中国民用航空局12日向中国石化颁发了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这标志着国产1号生物航煤正式获得适航批准,可以投入商业使用。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4个拥有生物航空燃料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

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具有很好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

一些欧美国家从2008年开始,广泛开展了生物喷气燃料的示范飞行,2011年开始进行生物喷气燃料的商业飞行。这些生物燃料主要以椰子油、棕榈油、麻风子油、亚麻油、海藻油、餐饮废油、动物脂肪等为原料生产。

2008年至2011年,新西兰航空公司、美国大陆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墨西哥航空公司、荷兰航空公司等多家航空公司在大型客机上对生物质航煤比例小于50%的航煤油品进行过飞行测试。

2008年,英国维珍航空公司率先以波音747飞机进行了混合燃油的飞行试验。

2011年4月起,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在一架往返于法兰克福与汉堡的空客A321型客机上使用生物混合燃料。

荷兰航空公司采用餐饮废油提炼生物燃料,并从2011年9月起启用使用生物燃料的客机。

英国汤普森航空公司2011年10月成功推出由英国机场始发的“餐饮废油航班”。

巴西航空企业目前已完成乙醇航空煤油研究的小规模试验,正在做试飞准备。

我国的生物航煤研发始于2008年中国石油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的合作。借助霍尼韦尔的关键技术,双方以小桐子(麻风树种子)为原料采用加氢工艺技术在四川南充建设一套6万吨/年航空生物燃料生产装置,已于2011年在国航客机上验证飞行成功。

中国石化于2009年启动生物航煤的研发工作,并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2011年12月,首次生产出以棕榈油为原料的合格生物航煤。2012年10月,又成功将餐饮废油转化为生物航煤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