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产研院解决从技术到产品的“临门一脚”
东方网8月23日消息:如果把创新比作接力赛,那么第一棒是科学发现和机理验证,第二棒是技术形成和原型实验,第三棒是应用转化形成生产性技术,第四棒是产业化和商品化。第一第二棒有高校、科研院所,第四棒有企业,产业化的问题出在了第三棒。
昨天,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产研院”)正式成立,该机构的成立,正是为解决从技术到产品的“临门一脚”。
值得科技资源信赖的“智囊”
从全国来看,上海科技资源比较集中,但是分散在各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新任产研院院长的钮晓鸣说,而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使命,便是为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提供方向。
产研院力图打造成一个值得上海科技资源信赖的“智囊”:跟踪国内外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做好技术领域情报资料的收集分析,为企业、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等提供知识产权、行业发展、技术研判等服务,并在更高层次上,研究适合上海产业技术发展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和组织模式,为深化和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基础。
不设围墙”的创新平台
不是圈块地、挂块牌子,上海产研院不是大家脑海中一个占地的新单位,而是一个虚拟的开放平台。按照任务需要和有利、自愿原则,创新平台可设在不同的机构和地域内。在产研院相关人员做好顶层设计以后,将整合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资源,让大家聚集到一起完成所需的技术研究和转化任务。资源配置和利益共享是开放合作的关键机制。围绕一个目标,产研院将通过联盟或招标的形式组织产学研用合作攻关,或依托产研院的创新平台以项目方式引进研发团队开展集中攻关。项目完成后,团队可离开产研院,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
慷慨无私的公益者
产研院的研究成果将面向全社会,其民办非企业的单位性质也决定了,它将以公益者的面貌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产研院做的是“第三棒”,即解决单个模型到大规模生产之间的障碍,一旦这些技术有所突破,其溢出效应非常可观,不管是龙头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都能享受到技术溢出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