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都圈创新集群的现况与政策含义

发布日期:2017-09-21

任德淳 STEPI 国际技术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

一、韩国首都圈产业-经济-研究概况

韩国首尔、京畿道基本覆盖了韩国44% 的GDP,是核心地带。现在首尔是中心,与周围的京畿道成了一种分工的产业带。首尔以软件和生物产业为主,京畿道还是有一部分制造业。首尔和京畿道最初发展借助的是中央政府的力量,后来的发展则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尔最先建立起了创新集群,而京畿道则首先把社会治理体制建立了起来。技术研发过程中技术、产业园区所处位置、政府体制与政策支持都非常重要。

从人口的角度来看,京畿道1200 万,首尔1000 万,仁川300 万左右,韩国首都圈人口占了接近韩国人口的一半;从创新型企业数量来看,京畿道达到8500 家左右,首尔不到6000 家,首都圈的创新型企业占全国的比重比GDP 的比重还要高,占到59.6%;从国家研发投资额来看,首尔和京畿道加在一起的国家研发投资额占韩国的比重也很大;从研发成果来看,京畿道要比其它地方多很多;从地方政府投资比重来看,首尔是0.37%,京畿道是1.1%,仁川占到2.61%,可以看出中央政府的R&D 投资热情是要比地方政府要高。

首尔的创新集群包括九老数码园区、上岩DMC、洪陵研究园区,京畿道的创新集群包括光桥科技谷、板桥科技谷和鞍山科学谷,仁川的创新集群主要是仁川科技园。

首尔的创新集群中,洪陵研究园区可以说是韩国研究园区当中最重要的一家。原属KIST 的一个部门,后来分离成了一个研究所;高丽大学、京禁大学和首尔大学形成了洪陵研究园区。九老园区在韩国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最开始的时候是以假发、服装和箱包、衣服产业制造业为主,现在已经完全转变成为了IT 产业中心。2013 年这个产业园区可以说是一个城市型、风险型的创新园区。这个产业园区里面多数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大概有12000 多家,现在处于一个饱和状态。首尔上岩创新集群开发成了一个创意园区,是以韩流为中心,有关电视、广播和各种各样的电视剧制作做成一个大型的创新集群。

京畿道的创新集群中,光桥科技谷现在入驻的是首尔大学的交叉科学学院。板桥科技谷建成后位于江南地区的一部分IT 中小企业都搬到了这里,板桥科技谷的占地面积

不是很大,比如类似中国腾讯这样的网站企业和网友企业都入驻里面,用最近年轻人的说法就是“正是热带”。除了IT 产业和媒体产业外,京畿道里面还有一些小规模的企业,呈现出多样化的产业创新集群趋势。

仁川的创新集群主要是仁川科技园,仁川科技园里面建立了一个松岛科学村,这个科技园是填海之后建成的,现在主打产业是生物。

二、创新集群的成功要素

成功发展一个创新集群不只是需要发达的科技技术,还要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否能够发掘自己地区存在的一些产业潜力,并且把它们好好地推进下去。可以说成功地培育一个创新园区,除了需要一些科学技术的人才之外还需要一些非常了解商业运营模式的人,把他们组织起来为创新集群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硅谷是非常自然的、自己产生的创新集群,而京畿道创新集群和中国上海的创新集群都是由政府来主导推进的创新集群,这种情况下政府能不能起到一些好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工应该明确,首先是构建基础设施,产学研主体入驻园区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还有地方政府的主导。城市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基地,特别是大型城市里面有很多的人口,还有很好的居住环境、投资资本、市场和好的Idea,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创新集群。

这些年来产业园区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前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当时的产业区位由产业自己选择,产业园区的区位选择之后相关的劳动力自然就会跟到产业园区,但是最近相反,产业跟人走,高技术的高级人才所在的产业园区就应该在他们所在的地方。为了留住与吸引高端人才,考虑培育一个创新园区、创新集群的时候,应该赋予这个园区城市的功能。如果创新园区没能像城市那样提供非常好的、便捷的生活环境,这个创新园区是很难成功的。我们设想的未来创新集群就是像硅谷这样的商务和休闲是集合在一起的,想做成硅谷这样的创新集群必须要具备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还需要能休闲、可以让研究者们非常安心地做研究的一个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