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上海自贸区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数据应用促产业升级发展的建议
背景介绍
建立上海自贸区是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强调,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上海自贸区先期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等六大领域来试点扩大开放,2014年自贸区建设将继续用制度创新统领,细化形成16项基本的制度框架;继续强化功能拓展,特别是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形成联动机制,重点在金融、航运、贸易三个领域加以突破;继续强化联动发展,近期将盘活存量,在产业规划和形态规划上下功夫,通过联动发展形成增量。
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升级版是迎接新一轮经济竞争的重要对策
发达的航运服务业、充分的航运信息、强大的航运研究能力和高端的航运人才培养是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确立的标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发展总体目标也明确提出,“重点完善航运服务体系,形成有利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环境,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作用。到2015年基本实现货物、船舶、企业、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航运要素与资源集聚,初步具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简单地说,智慧城市就是“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正迈向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未来世界的石油,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预测结果可视化和发现新的规律的时代已然到来。大数据产业链由数据收集、传输、存储、计算和应用等工作构成,在产业链的前端,上海基础良好;而且,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全面推进,上海已经积累并将继续产生庞大的数据资源。大数据是一种基于智力的信息服务,占用实体资源少、产生附加值高,符合上海产业优化升级、向高端转型的趋势。
需求分析
国际航运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世界经济继续低迷,航运服务业暗流涌动。一方面,国际航运产业联盟化趋势明显,特别是世界三大航运企业马士基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公司和达飞海运集团策划成立P3联盟,计划从2014年起在最重要的航线上共同运营255艘集装箱船,规模分别是现有的G6、CKYH联盟的两至三倍。一旦P3联盟如期运营,将加速行业整合,颠覆现有班轮联盟格局,重构主干航线竞争力和其他航线发展模式,对支线运输、沿海港口格局、港口费收、货主利益、船舶大型化、航商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供应链联盟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中小型物流货代企业服务平台化特征显著,自贸区的综合性功能会引导物流、货代企业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功能多元化的自贸区需要多种货运业务,如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仓储、商品展示,乃至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等等,物流、货代企业必须要改变单一的、简单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开展各种增值服务,比如通过与一家甚至多家海外代理进行合作从而能够有能力在全球范围为客户的贸易流通提供高效、可靠、物流成本可控的同平台一站式优质服务。最后,产业发展中供应链上的能力竞争日益激烈,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物流,这是供应链的主体内容,推进上海自贸区建设的98项试点任务当中和供应链相关的有55项,其中航运业占8项,自贸区内企业的发展是在现有的法律政策环境下如何将这四个流做得更好。P3联盟的实质是航运业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航运企业未来发展应该着眼于供应链上的强弱,中国海运业应将供应链竞争作为长远的战略考虑,通过资源共享降低物流总成本,提升航运服务水平与质量。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自贸区建设过程中航运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上的能力和竞争力,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将在国际上提升我国产业的发展空间、适应国际上的竞争。
建设上海自贸区统一监管平台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撑
为实现上海自贸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设实现机制,需要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建立行业信息跟踪、监管和归集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建立统一的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实现海关、检验检疫、海事、金融、发展改革、商务、工商、质监、财政、税务、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港口航运等部门监管信息的互通、交换和共享,为优化管理流程、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支撑。统一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涉及范围广、关联主体多、建设难度大,有鉴于此,面对大量的不同类型的监控对象和繁乱复杂的监管数据,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必然为建设监管平台提供有力的支撑。
助力航运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撑
国际航运业的特点决定了港口及航运信息技术及信息化建设有着与其它行业不同的特点,面对国际航运业的新变革,港航产业必须创新思路,转型发展,特别是应用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水平、降低成本,将供应链竞争作为长远战略,把服务延伸到供应链的上下游,而在这个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实现航运平台及供应链整合,打破航运业现有发展障碍,推动航运数据的互通互联,打造上海国际航运大数据枢纽港,为诸如第三方的航运电商平台等的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推进港航企业科技创新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撑
当前国际经济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国际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港口航运企业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全球经济复苏任重道远。港航企业要“突围”,加强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而信息化和港航主业的融合是一条重要的发展途径。通过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包括能源消耗成本和设备维护成本等,必然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有力助推器,为持续推进港航企业的跨越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重大项目建议
总体目标
面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要求,针对智能化航运业务的需求,依托航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织协调职能,从大数据基础设施环境、大数据共享公共平台、大数据应用系统等层面推动航运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汇聚整合全球港口、货物、船舶等数据,融合多源物联网、北斗导航等数据,实现航运数据共享服务,形成基于大数据的现代航运物流服务体系,在上海港区和大型航企开展示范应用,推进智慧航运的整体建设工作。
航运大数据云计算基础环境的建设
以大型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环境为核心,整合相关资源,建设服务运营体系,搭建统一的航运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平台,为航运大数据应用提供标准化的高可靠性的基础软硬件环境服务。
航运大数据汇聚共享公共平台的建设
一方面应用物联网、北斗导航等技术,打造统一的运输链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港口、船舶、货物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实现端到端的数据链路畅通,同时通过提供专业的垂直搜索引擎,聚集互联网上航运相关数据,从而实现航运大数据的基础汇聚源。另一方面搭建航运大数据汇聚共享服务平台,为上层航运大数据应用提供基础性的数据抽取、数据过滤、数据存储、数据流通、数据安全管理等功能;同时,建立统一数据交换接口,为汇聚和共享各领域相关数据提供支撑。
航运大数据应用系统的建设
以推动航运业转型发展为出发点,从政府监管、行业发展、企业运营等层面,对接需求,建设相应的大数据应用系统。
●上海自贸区港航物流信息交互子系统
为对接上海自贸区统一监管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的建设需求,分析和研究自贸区综合监管的模式和机制、企业营运过程监管模式、企业信用体系和风险预警指标等内容,推进自贸区、供应链、产业链一体化国际枢纽的建设目标,通过打造上海自贸区港航物流信息交互子系统,提供自贸区港航物流数据的互联通道,减少供应链运行环节数,提升企业在供应链上的整合能力和竞争力,建设企业信用评估系统,推进航运指数的开发和航运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支持航运、金融、贸易中心的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国际转运货物、保税货物和一般贸易出口货物“二次集拼”试点,促进区港联动,实现智慧港口与智慧城市的有效融合。
●航运物流电子商务子系统在航运产业链上,既分布着大量的航运物流产业运行主体,如货主、代理、运输企业、仓储物流等,也存在着众多的关联主体,如监管部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通过联合航企、港口、货代、船代、物流企业等重要运行主体和第三方联盟机构,建设一个集订单、货代、运输等一体化的供应链整合的航运物流电子商务子系统,打造面向产业内各主体的新型物流服务链,形成全新的互联网电子商务贸易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船舶信息、航线跟踪、询价、订舱、采购等便利通道,实现承运,提单、箱号、订舱等便捷查询服务;提供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等实现与客户间、相关管理方间的数据流管理;挖掘和分析客户行为,提升仓位利用率,实现对货运运输整合协调的全程管理等功能。
●航运服务营运数据管理和决策优化子系统通过建立航运服务营运数据管理和决策优化子系统,应用大数据技术,提供对于在运船舶的精细化管理,在节能降耗、空箱调运、设备维护等方面,针对每个航次、每种船型、每类货物等开展个性化的服务,提升业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建立科学的加油模型,降低加油成本;动态计算和优化航速,降低航行耗油;实时控制货油加温时间,节能降耗。通过合理安排航线,指定货品,合理调箱,以及提升中转效果等,减少低效率空箱调运增加的成本。对于对设备工作数据的实时分析和挖掘处理,提前预知故障发生的部位和可能性,提高设备的无故障运行时间,降低业务中断的风险,提升航运服务的质量。
航运大数据平台的示范应用
以外高桥保税区、洋山港等上海港区和中国海运、中国远洋、中外运等大型航运企业为服务对象,对接需求,加快推动航运大数据平台在这些区域或企业内的示范应用,推进产业的转型发展和企业的科技创新。
项目保障机制建设及关联课题研究
航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
“航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由中海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上海中远资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学、国家海洋局东海信息中心、上海海勃物流软件有限公司、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等单位于2012年10月共同发起成立,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参与。联盟旨在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构筑航运信息领域相关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协调合作的平台,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信息化发展,支撑航运中心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提高航运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航运信息类学科水平,促进航运信息领域内战略性、创新性产业的发展,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对接市科委“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要求,完善重大项目的组织保障机制,需进一步推进联盟的建设工作,通过联盟内产学研用相关组织和机构之间进一步充实合作内容,深化合作内涵,以数据开放共享为目标,形成协同高效的技术创新合作新模式,共同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智能港口物流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
面向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上海海事大学、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及上海振华重工(集团)等产学研机构联合申请的国家交通部“智能港口物流协同创新平台”项目,是航运大数据平台项目的关联支撑课题之一。该项目将搭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协会-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围绕国家急需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前瞻性问题和重大共性关键支柱问题。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打破现有的体制壁垒,突破现有的机制障碍,汇聚我国物流行业内重要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骨干企业的主要创新资源,通过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打造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内一流的智能物流领域协同创新平台,为我国物流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