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企业在激光显示产业发展情况及思考

发布日期:2017-10-11

戴立勇

上海垒得激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

一、 产业情况

激光显示是显示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继第一代黑白显示、第二代彩色显示、第三代数字显示之后的第四代显示技术。激光显示具有光电转化效率高、指向性好、色纯度高等突出优点。

我们认为,上海发展激光显示产业具有人才、资源和技术三方面的优势。

二、 企业现状

我们从事激光显示产业起步于2008年12月,一直立足于张江发展。上海三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申请了相关专利132项,其中发明专利61项,获得68项专利授权,其中4项为PCT国际专利,牵头编制了国内唯一的2项激光显示标准,在微型投影和投影电视领域基本实现了专利和标准的全覆盖。企业与日本日亚、美国SYNDIAN等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中科院纳米所、中科院物构所等18家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组成产业联盟。在技术研发方面,我们聘请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作为激光研究院的院长,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上海市激光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至今,企业研制了世界首台激光微投影机,并陆续推出了微型投影机、激光拼接墙、100寸激光电视机等产品,形成销售收入5000万元。

三鑫科技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汇聚投资、技术、人才、专利等资源,成立了上海垒得激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形成激光光源核心研发及产业化专业公司。垒得激光已研制了1500流明——10000流明不同亮度规格的光源模组,性能超越了德国欧司朗同类产品,并与上海仪电集团形成战略合作,利用双方产品和市场优势,拓展激光显示终端市场,发展上海激光显示产业。

三、 发展思路

我们上海企业“十三五”在激光显示的发展思路主要是巩固已有的技术和品牌优势,进行氮化镓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发及产业化,实现光源模组的大规模应用,打造上海激光显示的知名品牌。

在氮化镓半导体蓝光激光器方面,垒得激光计划2016年投资1.2亿元在张江建设激光器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并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村修二研发团队和苏州纳米所等相关团队,在“十三五”中期实现蓝光激光器的产业化,末期研制成功绿光激光器。在光源方面,利用原有的优势,提早布局RGB三色纯激光光源,针对不同的整机产品,定制化地提供不同规格系列的光源模块。在市场推广方面,配合上海仪电集团共同打造上海激光显示产业核心品牌,探索产业与文化创意装备的融合。

四、 创新举措

为了加快发展上海激光显示产业,我们提出在张江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二基地”的创新举措,聚集上海的技术及产业优势,结合金融资本,加大科技投入,发挥“1+1>2”的效应。

◆ 上海激光显示创新平台

我们在原有的上海激光技术研究中心基础上,探索产业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利用该平台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年产值50亿人民币的产业规模。

◆ 上海光电子高端成套装备工艺开发与验证平台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大力推进光电子和半导体高端设备制造技术的研发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上海微电子、中晟光电、理想能源、中微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刻机、刻蚀机、MOCVD等设备均已下线,已打破国外设备垄断的格局,技术已达国际同类水平。但目前研发成果还仅限于少量单台设备的研制上,尚无条件开展成套装备工艺应用研究,使整个光电子及半导体产业链上国产化率始终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快建设国产成套装备工艺开发与验证平台已势在必行。利用此平台既可开发新型工艺技术并进行验证,还能对国产装备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扩大浦东新区在光电子领域的研发成果推广,带动半导体装备产业规模化和系列化,促进新一轮浦东新区的经济发展。

◆ 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构建激光器产业化基地

激光器是光电子产业最核心的器件,可广泛用于军事和民用,目前全球仅有德国欧司朗和日本日亚有成熟产品,但两家企业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为了解决该问题,“垒得激光”计划在原有的研发基础上,引进2014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蓝光之父”中村修二及团队,在浦东新区建立“中村联合重点实验室”。构建氮化镓半导体激光器的产业化基地,形成一个年产值50亿元,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激光器产业化基地。

◆ 上海光电子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

光电子产业作为上海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高端的技术人员相当匮乏。上海工业经济联合会组建的上海光电子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已获市经信委和人保局的批准,开始招收培训光电子产业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建设上海光电子产业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可源源不断向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使浦东地区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光电子产业的中高级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